见到陈驰那天早上,他刚在小猪短租自家App上婉拒了一个带宠入住的房客:“儿子对狗毛有点过敏,不好意思啊。”作为小猪短租的创始人,他已经坚持把自家的闲置房间挂在上面出租近4年。几乎每个晚上,家里都有房客入住。
2015年下半年开始,陈驰忽然感觉到小猪短租的变化:好房子开始上量了,有趣的个人房东越来越多,让用户体验开始变得不一样,最重要的是有短租开始跟风C2C,一句话,平台效应开始显现出来。
供给的体量、生态的厚度、用户的体验把控都积累到一定程度,达到了共振。数据也印证了陈驰的感觉:
2015年小猪短租的在线交易额较上一年增长500%;
房源数量超5万,城市覆盖200多个;
日新增房源在250-300个,这相当于两个中型酒店的供给体量;
日租赁体量约为7000多个房源。
在小猪短租创立的2012年,陈驰或许还想不到几年后他能看到这些数字:
中国当时完全没有B&B的文化基础来开展共享经济;信用的基础设施虽然是有的,但信用体系的应用和公民个人感知却不够强烈,鼓励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房子分享给另一个陌生人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陈驰自己也做房源分享
“用右脑去思考”是陈驰后来对这段时期的总结。
比如,最早期的种子用户(房东)到底怎么来?
典型的左脑思维是找到一个办法(如地推)去解决所有房源供给问题,右脑思维却不去找方法论,而是自己直接成为房东;对于不合格的房源,左脑思维是淘汰他们,右脑思维是把他们变成合格的,员工变身装修队员,半夜12点帮房东刷厕所——不仅是上门刷厕所,还帮房东在淘宝上选过床单,在京东买过智能门锁;房屋图片质量不佳,左脑思维是建造一个体系督促和鼓励房东改善信息呈现,右脑思维是找到这个房东,亲自帮他拍照上传、改标题、改描述。
现在这家公司要面临的新考题是高速增长,陈驰判断,“短租平台从数量上一定会超过传统的标准化住宿”。小猪未来会变成一个更大的非标住宿平台,既有纯粹意义上的共享经济,也少不了小微创业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