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这篇文章,主要是因为最近回答了很多同质化的问题。以前不太好公开评价同行,尤其是一些熟人和商业伙伴。不过重复回答问题也比较烦恼,因此就还是重回码字本行,在这里一并和朋友做个简单分享。
文 / 老左
起手话题还是“内容创业”。由头是,近日接受某百年大报采访,他们要就这个话题写深度报道。而早在半年前,我在复旦一个会议上遇到新榜的徐达内,我俩见面第一句话就互问,“这个坑有多大?”
那已是半年前啦,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市场的非理性。因为整个市场并没有完全理解内容逻辑和商业逻辑。我个人对内容创业的分析框架,大致分为四类。
第一,媒体逻辑,广告模式
代表性的包括,马东的奇葩说。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垂直媒体。
去年在36氪的年会上看到马东,他的意思是任何时代头部内容的商业价值都是很显性的。这话我同意。比如奇葩说靠广告就已经有不菲的收入。再比如当年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的发行量不算大,鼎盛时期也就40万份吧,但年广告收入是3亿。
但这个事情,和自媒体没什么关系。因为门槛很高,需要机构媒体专业化的操作。而且切入的市场一定要非常的大。娱乐是所有阶层的高频刚需,因为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不快乐,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娱乐。
现在再回到今日文章的主题:内容创业,坑在哪里?
第一,是不是内容高手?其实这个行业高手没那么多。
第二,会做新媒体吗?新媒体和老媒体的思维差异,有如产品经理和作者的差别,这转型也不是那么好转的。反而业外新人经常会给人惊喜,但后劲如何,也需要接受考验。
第三,商业空间大不大?大方向上,有没有那么多商业机会?现在各行各业都是泡沫,这事儿不那么确定。比如电影,一年也就四五百亿的市场容量,这还是刷票房刷出来的。
第四,内容能连接到交易吗?很多做资讯的自媒体,可能也很难获得较高的商业回报,10万+就只能跑个公关或广告费用,因为资讯很难转化为销售。我们投放过的微信号,总粉丝应该是过亿了,基本上哪个大号有转化,心里比较清楚。只能说,能够达成购买转化的号,极少。很多人抱怨的咪蒙,倒是转化率极高。
还是狄更斯那句话,这是最好的年代,这是最坏的年代。这是智慧的时代,这是愚蠢的时代。
投资人和内容创业者,如果都能够调整好预期,那么内容创业,就如赵忠祥老师所言,“本来挺美好的一个事情”。
作者:左志坚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